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返回列表 發帖

DOKAR

[i=s] 本帖最後由 丁发 於 2024-10-11 15:56 編輯 [/i]


DOKAR

  一位贵大老同学陈平永,在巴中网站张贴其作品 DELMAN 。小时候我听过一首儿童歌曲,题目就是 DELMAN (附上) 。内容是一位小朋友跟随爸爸坐着马车进城去了。他坐在车夫旁边观查驾车师傅( Pak Kusir)的一举一动,小孩沉醉于马匹奔跑时四只脚摩擦路面发出的滴答滴答声。幼童小孩,天真烂漫,自然很快就完全融入眼前精彩缤纷的世界。

  离开印尼老家芝拉扎(CILACAP)不知不觉六十余年了。六十余年前的芝拉扎不能说是穷乡僻壤,不过也只是印度洋畔爪哇岛南部一个孤僻小镇。记忆所及好莱坞拍摄过一部电影 THE STORY OF DOKTOR VESSEL 内出现几秒钟描述荷兰军由芝拉扎码头登上军舰,狼狈撤退前往奥大利亚的镜头。当年芝拉扎镇内唯一交通工具就是马车。爪哇话叫 DOKAR,即平永兄笔下的 DELMAN。当时印度尼西亚经济还很落后,芝拉扎市民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还相当贫困。市民有事外出不论远近都全靠自己的两条腿。一些印尼贵族阶层和较富裕的拥有小杂货铺(TOKO)的华人才拥有单车(当时叫脚踏车)。只是每当过年过节,我们市内华人走亲戚相互拜年,大家才破天荒坐马车。过节嘛,总得要豪气些,不能过于寒酸。这些日子我们孩子们也才有机会,跟随大人高高兴兴坐马车。总之,当时大家觉得坐马车就是奢侈的、赏心乐事的一件事。换句话说就是享福。后来大家生活慢慢好起来,拥有单车的人越来越多。虽然路上步行的市民还很多,但骑单车的人也不少。再后来街上出现崭新的交通工具,那就是三轮车,即印尼话的 BECAK 。再后来又出现新富豪,他们拥有小电动车,我们当时称之为 BRONFIT (似乎是 BRONDI 牌的轻便电单车)。但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仍然就是 DOKAR 。

  水涨船高,随着印尼人口的膨胀,芝拉扎的行政级别也由城镇一跃而成为市级,主管首长由 BUBATI 一跃成了 WALI KOTA 。PENAMPILAN KOTA即市容和往日亦大不一样。主要市内街道加宽了并铺成柏油(沥青)马路 。而其中最为繁华的十字路口也设有红绿交通灯灯。真可谓鸟枪换了大炮!此时虽大街上还不能形容为车水马龙,但街上来来往往的交通工具也似乎多了不少,也多样化了。首先单车几乎来往不息,各式大小两轮电动车,甚至SKUTER ( 踏板式摩托车)也时而露峥嵘。另外政府的卡车、吉布车、小轿车也见有奔驰其中。但民用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单车、三轮车和马车。就是说芝拉扎虽然比过去稍微热闹但 DOKAR 作为市内主要交通工具,其功能并未逊色。这是由于 DOKAR 有其独特之处。芝拉扎市是个半岛,面积不大,由东到西,由南到北完全可凭两条腿走完。不过这只是闲步而言,社会运作就不是如此。对于带着二十余公斤的货物的人就有很大的挑战。又比如说,烈日当空一家大小六七个人,就不适宜如此“长途跋涉”吧。如此这般 DOKAR 此时就能够发挥其优越的功能了。

  岁月荏苒,时过境迁。印尼的国民经济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。经济要发展就必须由社会生产力去调动,这就需要比原先更急速的步伐。于是就有人开始投资卡车运输业,三轮电动运输业等新兴的交通运输工具(BECAK是推送向前进;三轮电动运输车是拉着货物向前)。反正,当时运输业的投资者,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,各出奇谋。目的找出新路揾钱。芝拉扎的社会发展和其他市镇一样,几乎就是由运输业带动的。达尔文的提出的 JUNGLE LAW  自然法则,即优存劣弃就发挥极大的作用。而首当其冲的且是 DOKAR。为什么偏偏选中 DOKAR ?因为投资 DOKAR 成本过高。首先要养一匹马。养马起码,要雇用小孩去割草。喂马马除了用鲜嫩的草,还要加米糠,马蹄每月要修复甚至更换。马匹晚上要喂饱,这要劳动力。另外,养马要设马房。这些缺一不可。随着 BECAK 的出现,二手甚至三手货单车生意的兴旺,家家几乎都拥有一两部单车。送孩子上学,接孩子放学,就不必走坐马车。DOKAR的优越性也慢慢消失甚至不复存在。新式的生活模式坐马车就显得可笑和老土。

我曾经一本正经问老家的晚辈,咱芝拉扎还有人经营 DOKAR 吗?她点头微笑回答:“还有但只是在晚上营业。华灯初上,市中心广场(当地人称 ALUN ALUN ),会有几家 DOKAR,等着乘客上车光顾。多数是年轻人,三五成群,嘻嘻哈哈,游车河。也有些外国游客,绕一周市区观光”,如此而已。一句话,肩负着交通工具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重任的 DOKAR 完成了其应有的历史使命,如今在逐步消失,给老一辈的人们留下一丝丝美丽的回忆 …….. 。 
…………




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