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上万事万物变化无常,扑朔迷离,令人眼花缭乱;今日是英雄,明日变狗熊,反之亦然。变换之快,比变脸术还快。
下面就讲这些故事吧:
有一种迷信说法,人死了以后会马上投胎重新做人,那么再过十八年以后就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了,就是男子汉。所以说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!下面就谈谈“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!”的真人真事故事吧。
邓拓福建省福州人,是我国出类拔萃的历史人物。1912年2月26日出生,1930年入党。抗日时期邓拓在晋察冀边区八路军115师的宣传部工作,聂荣臻元帅是他上级。后来邓拓出任《晋察冀日报》社长、总编,再后来担任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。1949年1月31日,北平和平解放。按协议1月29日解放军就可以入城,但考虑到那天是农历正月初一,为了不打扰北平市民过年,就决定推迟两天入城。于是元月31日解放军只派些接管防务的武装人员入城。直到2月3日上午10时解放军才举行入城仪式。是日北平天寒地冻,但北平万人空巷,手执旗帜、高呼口号,载歌载舞欢迎解放军入城。
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京,邓拓跟随彭真等人前往北京工作。彭真任市长,邓拓任市委兼宣传部长。1951年10月12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《毛泽东选集第一卷》,邓拓亦参加其编印工作。1949年秋邓拓任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。
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晴天霹雳,一声巨响, 1966年5月19日,上海《解放日报》和《文汇报》发表姚文元的《评「三家村」》。批判北京市委书记邓拓、市委统战部长廖沫沙和吴晗在《前线》杂志之「三家村札记」专栏所写的杂文。此为人妖颠倒、是非混淆的“文革”拉开了序幕 !
邓拓是老报人,博学多才,著名作家老舍高度评价邓拓的文章是“大手笔写小文章,别开生面,不拘一格”。邓拓的文笔尖厉无比。他下笔用的语言虽然朴素平实,然而当我们扪毛辨骨,细细品味,就可发现它内里的含意。邓拓在专栏中屡次提及和称许明末东林党人,曰“莫谓书生空议论,头颅掷处血斑斑”,“力抗权奸志不移,东林一代好男儿”等等,等等。这些其实只是鞭策、鼓励读者要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。把这些上纲上线说成是反党、反社会主义的反革命言论。这完全是胡说八道、莫须有的罪名。不幸,这些却导致他于1966年5月18日在北京家里服安眠药自尽。
所幸,假的就是假的,冲破云雾见太阳。1979年9月6日下午,党中央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邓拓追悼大会,由胡耀邦主持,给予了邓拓极高的评价,称他为「优秀党员、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」,而后将其骨灰安葬于北京西部石景山区八宝山革命公墓。
各位网友一定都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直播的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的开幕仪式节目。电视画面展现的各式节目,精彩绝伦,令观众目不暇给。尤其是那44位天真无邪身穿虎头衣以天籁之音演唱的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《奥林匹克颂》的演出。看得观众都目瞪口呆,拍烂手掌 !他们到底是那家艺术音乐学院的高才生们???错了!!!错了!!!他们是来之穷乡僻壤晋察冀边区马兰村的乡下娃娃。原本他们根本不会发出自家土音以外的任何音节。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?要“起底”追根溯源,就得回到79年前的1943年。“那是一个多么惊心动魄而又灾难深重的年代啊!中国的天空在燃烧,大地在流血。不甘心作亡国奴隶的亿万人民满腔怒火,热血沸腾”(刘白羽语)。那个时候正是抗日战争年代,邓拓在那里一边抗战打游击,一边办《晋察冀日报》。有一天日本鬼子忽然进村扫荡。这些日军狗强盗一进村就疯狂烧光、杀光、抢光房子和村民。不幸19名马兰村乡民为掩护报社的同志而惨遭日本鬼子的杀害!
六十年后的2003年邓拓的女儿邓小岚和幸存的原《晋察冀日报》社的元老们一起回到马兰村为烈士们扫墓。邓小岚发现马兰村的儿童们一首歌都不会唱。想起当年马兰村19乡民为报社人员献出自己的生命,于是下决心要为马兰村做点事。她于是扎根马兰村,在马兰村小学任职音乐老师。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经过她数年不断努力,就结下了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的开幕仪式的精彩节目。
邓拓含冤而死,而后得到平反昭雪,称其为「优秀党员、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」。而他的女儿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仪式上浓墨重彩的一笔,耀眼地衬托着邓拓华丽转身的光辉!
五十年后又是条好汉 !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讲另外一个故事:
我们这把岁数的人一定、一定记得李伟信这个家伙吧 !他就是那位林立果的“生活秘书”。原本他只是专为林太子沏茶倒水的的上海人。李伟信1950年16岁时参军,擅长美术。据说文革年代空4军大院所有的巨幅宣传画像,都是出自李伟信的手笔。由于他深得林太子爱戴、提携。日积月累就成了他们死党,并参加起草《「571工程」紀要》。更有甚者,1971年913事件中他亦更随着周宇驰、于新野乘着直升机逃跑。飞机被我空军逼降。飞机着陆后,周宇驰开枪杀害了飞行员陈修文。周宇驰和于新野、李伟信三人相约开枪自杀。周宇驰、于新野扣手枪扳机自杀。李伟信却放了空枪保住自己狗命后被抓获。后来经过数年的批斗审查。1981年,空军法院判李伟信有期徒刑15年,关进上海市提兰桥监狱服刑。在狱中,他以50岁的年龄从零开始攻读建筑学,并将理工科和美术双重课程学透,最终学有所成。出狱后,他与妻子离婚,开始“下海”经商,并利用晚上的时间,在上海同济大学进修了两年英语。李伟信于上世纪90年代,有幸与鼎鼎大名、世界上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相识,并于贝聿铭成立的华贝设计事务所工作,主管上海办事处,并成为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得力助手。
后来李伟信在全国各地承接不少建筑设计,业务蒸蒸日上。此外他还在上海的知名高校讲课。
不论怎么说李伟信实在是命大好运。他欣逢祖国改革开放的春天,有机会华丽转身安度有意义的美好晚年。
|